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经验做法(山东篇

2019-03-06 admin

  新泰市农光互补示范园建设有实效。

  (一)带富了老百姓。“农光互补、农字优先”的指导思想,使农民成为示范园建设最直接、最得利的受益群体。一是土地租赁收益稳。农民每年可直接获得亩均1000元左右的土地租赁收益,流转价格5年一签,从根本上确保了农民土地收益稳赚不赔。二是就近打工收益多。蔬菜大棚运营、光伏设施建设等,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,其中一期项目就带动1.5万村民实现就地就业,人均年增收1.5万元。三是承包经营收益高。实施“一十百千”工程,即1个光伏农业企业关联10个以上专业合作社,培养100个以上能人大户、科技带头人,带动1000户以上农民参与农业大棚承包经营,年亩均收入达到5万元。

  (二)盘活了村集体。各驻地村集体通过参与示范园建设,夯实了家底、挺直了腰杆。一是整理土地生财。通过整理荒滩边角地,村集体每年可获得几十万到百多万不等的流转租金,各村为群众办事的底气更足。二是深度融入掘金。各村抢抓项目建设机遇,牵头成立合作社,组建运输车队,建设农贸市场,注册劳动服务公司,由点及面嵌入农光互补产业链条。三是强化育人快富。将培强村“两委”带头人作为强村富民的根本,采取“走出去学、请进来讲”的方式,先后组织到寿光学习蔬菜种植经验,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农光互补项目建设培训会。

  (三)打造了新六产。形成以光伏发电为龙头、农业全产业链为支撑、优质项目不断衍生的“新六产”格局。一产跨越发展。引进专业化农业公司,建设标准最高的第八代农业大棚以及育苗基地等设施,种植有机蔬菜、食用菌、中草药等高附加值作物,将成为继寿光、莒县之后全省第三大设施蔬菜基地。二产重构发展。在已建成6家光伏电站实现并网发电基础上,紧盯农光上下游产业,引进发展东旭石墨烯基金产业园、德润果蔬速冻深加工等产业项目,实现新能源与“新六产”协同发展。三产加速发展。建设泰晶智慧物流、青云国际冷链物流等项目,发展休闲采摘、观光旅游、科研教培、冷链物流、电子商务等产业,构建棚外发电、棚内种植、农光互补、产业融合的田园综合体。

  (四)开拓了财税源。据测算,示范园一期项目可年产优质蔬菜5.8万吨,亩均收益5到8万元,光伏发电将实现税收1.4亿元;四期项目全部建成后,年产果蔬产量可达23万吨以上,整个园区在25年运营期内可为地方缴纳增值税、城市建设维护费、教育附加费及企业所得税140亿元左右;同时,带动基建、蔬菜加工及运输、旅游观光、信息服务等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壮大,也将为地方增加更多的财税增长点。